香港最常見的癌症-大腸癌

外科專科醫生-岑松年醫生

都市人飲食多肉少菜,延長了食物殘餘逗留在腸道的時間,增加了瘜肉形成的機會。若未能及時處理,隨時有機會演變成大腸癌。在香港,大腸癌更加已成為了常見癌症中的第一位,因此我們今期誠邀到 外科專科醫生-岑松年醫生 為讀者解答更多有關大腸癌的問題。

問:大腸癌於香港是否普遍?有否特別成因?

岑醫生: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系統中心在最近期 (2013年) 的統計資料顯示,大腸癌已經超越肺癌,成為最常見癌症的第一位。每年更大約有2,000人死於大腸癌,當中男士佔較多數。而只有少於10%的患者能於患病初期發現及進行治療。大部分患者都有相似的飲食習慣,如:偏好紅肉、少纖維、經常進食脂肪含量高的食物等,這些都是導致患上大腸癌的主要成因。

問:哪一類人士屬於高危?會否同時患上其他疾病?

岑醫生:除了不良的飲食習慣外,年紀增長都會令我們成為大腸癌的高危人士。大腸癌患者大部分為50歲以上,身形較肥胖,或有吸煙及酗酒等壞習慣。另外,家族性遺傳亦不能忽視,如果直系親屬曾有相關病史,患上大腸癌的風險亦會相對增加。

而不良的飲食及生活習慣,同時亦會增加我們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,例如心臟病及腦中風。因此,大腸癌患者同時出現心血管疾病的案例亦屬常見。

問:大腸癌有何明顯的病徵?

岑醫生:關於大腸癌的病徵,要視乎腫瘤的位置、大小等等。早期的大腸癌是可以全無症狀的。由於大腸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份,大便在頭段仍是流質,位於大腸頭段的腫瘤較少引起阻塞,通常症狀是由慢性失血引致貧血,令患者容易疲倦、氣促;血液的水份被吸收後,大便時亦不易察覺有血。而位於大腸末段的腫瘤則較常有大便出血、阻塞性症狀。若腫瘤分泌大量黏液,患者亦會出現腹瀉或電解質失調的情況。

問:大腸癌一般的潛伏期是多久?

岑醫生:由於大部份大腸癌都是由瘜肉慢慢演變而成,因此潛伏期都是一段非常漫長的時間,一般約需要4 – 5年。故政府現時推出「大腸癌篩查先導計劃」,目的在於希望協助市民及早發現及切除大腸內的瘜肉,以防止瘜肉演變成為大腸癌。

問:那麼,是否所有瘜肉都會演變成為癌症?

岑醫生:瘜肉大致上分成兩類,分別為「新生性」及「增生性」。如果發現瘜肉是「新生性」,包括最常見的管狀腺瘤,就會變成癌症,當中不同類型的「新生性」瘜肉變成癌症的速度都會有所不同。如果瘜肉是「增生性」,那是由身體原有的細胞增生而成的,就不會變成癌症。

問:大腸癌有什麼主要的治療方法?復發的機會如何?

岑醫生:基本上手術是大腸癌的主要根治方法。至於手術的形式,主要視乎患者腫瘤的大小、位置,以及患者的身體狀況而定。若然患者能夠及早發現,腫瘤體積小,位置亦許可的話,可以以微創手術切除。這樣,患者的傷口不但較小,復原時間亦會較快,更減低了患者出現併發症的機會。而大部份患者於微創手術後第二日已經可以自行走動,再觀察3 – 5天便能夠出院。

大腸癌復發的機會視乎腫瘤的期數而定。大腸癌大致可分四期,如屬初期發現並作出適當治療,存活率可達至90%,甚至不用接受術後化療亦能完全康復。因此,若能及早發現,並成功阻止癌細胞擴散,復發機會自然大大降低。

問:大腸癌對我們日常生活會造成什麼影響?

岑醫生:基本上,大腸癌康復者於手術後的生活並沒有多大影響。除非患者需要切除全部或部份肛門,便需要建立臨時或永久性造口以預防腸道阻塞。另外,若需要切除整條大腸的患者,亦有機會受到大便過稀的問題所困擾。但這些都是較極端的例子,大部份患者若能及早作出治療,治癒率都是非常高的。

問:有沒有什麼建議或忠告可以給予讀者?

岑醫生:由於很多大腸癌患者的案例是由於未能及早發現而延誤治療,因此,我們亦建議大家盡早進行第一次的腸部檢查。另外,嘗試改變一下飲食習慣,多吃全穀類、豆類、水果和蔬菜等高纖維食物,減少進食紅肉和加工肉食,避免煙酒。其次,當然是多做運動,保持健康體重及腰圍,這樣便可以有效地把患上大腸癌的風險降到最低了。

問:最後,可否分享一兩個特別的案例給讀者們參考?

岑醫生:在醫生的角度,每一個案例都是特別的。例如,曾遇過一些病人於確診後,由於未能面對自己要接受手術的事實,而嘗試用隨坊間流傳的偏方及食療,服用市面上不同類型的藥物及營養補充品,最終導致耽誤了治療的最佳時間。因此,大家除了要留意自己身體的變化,盡早接受檢查,亦需要及時作出適當的治療,以防止癌細胞擴散。